相关阅读>>
茶叶行业概述
茶叶,通俗称为“茶”,主要包含茶树的叶片与嫩芽。其代表性的别称还有“槚”(jiǎ)、“茗”以及“荈”(chuǎn)。茶叶含有丰富的胆甾烯酮、儿茶素、肌醇、咖啡因、叶酸、泛酸等营养物质,对人体健康具有裨益。得益于此,茶叶所制的茶饮料亦跻身全球三大饮品行列。
茶源自中国,起初被用于祭祀活动,至春秋末期则成为菜肴,西汉中期开始入药,西汉后期逐渐演变为皇室珍馐,直至西晋时期才普及到民间成为日常饮品。据考证,最早的人工栽培茶叶遗迹位于浙江余姚的田螺山遗址,距今已有6000年之久。中国是饮茶的发祥地。茶叶呈叶状,质地较硬,形状可分为长圆形或椭圆形,适宜沸水冲泡饮用。根据品种、工艺及外观,可将其划分为红绿黄白青黑六大种类。按季节采摘,又可细分为夏茶、春茶、秋茶、冬茶。此外,根据制造工艺对各类茶进行再次加工,可制成花茶、紧压茶、萃取茶、保健茶、茶食品、含茶饮料等多种形式。
茶叶行业产业链
在茶叶全链路的构成上,盖括了各环节:茶树育种、莳植、采收、初加工至物流交通等源头流程;其中段的茶叶交易市场涵盖了深加工、装殓和商品销售等环节;终端则是零销市场与批发市场。
观察我国茶叶产业中的代表性组织/机构,可见茶种的升华主要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等科研单位及学府掌握;农民担负着茶园的种植、采摘乃至初加工的责任;中游的企业群体内既有诸如立顿、雀巢等国际巨头,亦有如中茶、大益茶等本土翘楚;而末端的消费者群体则涵盖了线上线下等多元化的消费形态。
茶叶行业发展现状
茶业市场潜力无穷,“互联网+茶”正逐渐成为新财富源泉。随着“互联网+”国家战略出台,各行各业都受到了互联网影响,由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过渡。零售、生活服务、金融、教育、医疗、汽车、能源等众多领域已感受到了互联网强大影响力,而农业也将是下一个被互联网颠覆的产业。因此,“互联网+农业”已成为不可逆转之趋势。互联网工具将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预计将催生出又一个规模达数千亿美元的巨大市场。
茶作为我华夏唯一代表性农业品类,早已融入国家总体经济结构。回顾国内茶市场,显而易见,连锁店主导销售模式,价格和产品标准缺乏明确定义,茶行利润颇丰。然而,伴随经济进步与网络科技崛起,消费习惯由线下向线上转移,价格透明化日益明显,电商已然成为主流。另一方面,实体店面及人力成本攀升,茶叶企业面临巨大压力,纷纷寻求“触网”。近年来的实践探索让我们看到了“互联网+茶叶”行业的崭新前景。
(一)互联网茶叶信息平台不断涌现
行业信息平台在驱动行业发展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相较于工业、服务业,我国的农业信息化之路相对滞后。例如,优质茶叶信息平台数量稀少,网络内容亦欠缺完整性与深度,难以满足业内人士需求。在“互联网+农业”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之际,最新的国家政策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简称“一号文”)明确强调了,我们需要积极构建一个全方位且可追溯的、能够实现资源互联共享的农产品质量与食品安全信息系统。近几年来,新兴的茶叶信息平台如同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并且已趋于成熟的有中国普洱茶网、中国茶叶网以及中国茶行业流通网等等。
(二)茶叶领域电商蓬勃发展
茶品电子商务平台可以被粗略地划分为两大类别,分别是综合性电商巨头所提供的品类专区以及专注于某一特定产业领域的垂直电商平台。在众多垂直电商中,专注于茶叶销售的平台相对于老牌综合性电商平台来说发展相对滞后,并且其经营范围主要集中在与茶相关的商品上。因此,从市场认可度来看,这类垂直电商距离那些占据主导地位的综合性电商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这一差距在茶叶B2C网上零售交易规模上得到了直观体现:以京东、天猫、当当等综合性电商平台为首,它们已经占领了整个市场总交易规模的90%,而垂直网站所占比例则仅仅只有10%。尽管如此,茶行业垂直电商平台目前还无法与一流综合性电商平台进行直接抗衡,它们所面临的主要竞争压力来自于同一细分行业内的其他企业,这些企业正在通过发挥自身的专业化优势和行业积累来逐步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
茶叶行业市场规模
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茶叶行业市场规模2740.00亿元,2023年中国茶叶行业市场规模3346.70亿元。2019-2024年中国茶叶行业市场规模如下:
茶叶行业竞争格局
针对我国茶叶品牌在市场上所表现出的价值层面,我们可以根据该数据对我国茶叶产品品牌的竞争格局进行深度剖析和细致划分。现阶段,那些价值超过五十亿元人民币的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如著名的西湖龙井以及福鼎白茶等,已经稳站了行业竞争的领先地位,堪称是竞争金字塔的“塔尖”;而处在二十至五十亿元人民币之间的品牌,例如安吉白茶和太平猴魁等,则被归类为第二梯队;至于那些价值低于二十亿元人民币的品牌,如永春佛手和崂山茶等,则被划入了第三梯队。
茶叶行业存在的问题
(1)企业规模小而分散,缺乏管理经验
在当前阶段,由于茶叶进入市场所需要的准入门槛相对较低,这也直接造成了我国茶行业中的众多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其中以私营企业以及手工作坊为主导,标准化程度相对较低,而具有领导地位的大型企业数量则相对较少,市场集中度亦呈现出较低的态势。这种现状使得众多小型及微型茶企在行业中占据主导地位,从而导致整个行业的平均产值水平相对较低,市场竞争环境异常激烈,难以实现规模经济效应。更为严重的是,在产品研发能力受到限制的背景之下,质量稳定性欠佳、透明度较低且品种较为单一的产品,难以为广大消费者带来满意的消费体验。此外,大多数企业都存在着经营管理人才短缺的状况,无法构建现代化的企业管理体制,因此难以获得进一步的发展与壮大,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整个行业的持续进步。
(2)市场环境有待改善
当前,茶叶产品销售途径多样,涉及茶叶批发市场、品牌连锁店、农贸集市、超市及百货中心等,其中,商家分布零散且市场环境相对无序。然而,小型茶企在规范运营、品牌塑造及品质保证方面尚有提升空间。我国茶叶市场亟需大型知名品牌企业引领,以卓越产品与服务,提高消费信任度,从而推动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茶叶行业市场规模预测
预测,受中国茶叶行业市场需求的增长,2024-2030年中国茶叶行业市场规模平稳上升。2030年中国茶叶行业市场规模4303.20亿元。2024-2030年中国茶叶行业市场规模预测如下:
茶叶行业发展趋势
未来,茶叶市场将向多元化、标准化合和昭示型这三个方向发展。
一、销售渠道多元化
中国茶叶企业正在努力实现销售渠道的多元化,进一步强化品牌建设。他们将网络、茶园、茶馆等资源纳入渠道体系,除了传统的实体零售和批发外,电商和服务行业也在迅速崛起,以茶叶电商为例,凭借高点击率及业务规模爆发式增长,可谓贡献最大的渠道模式。此外,中国茶叶产业已逐步构建起区域品牌和企业品牌共存的品牌体系,并通过商标的有效填充,形成了完整的品牌生态结构。政府采取支持举措,行业协会提供后援,大型企业发挥主导优势,认证机构提供协助,地域特色鲜明的茶叶品牌培育单位相继建立,旨在塑造共享性的茶叶品牌形象,推动产业集群间的协同进步,进而增强茶叶经济的整体竞争力,赢得更加广阔的宣传渠道及发展空间。此外,企业自主品牌建设亦取得显著进展,引领各大名茶消费趋势,成为市场拓展的核心焦点,名品与名牌共创辉煌,全面开花,向外拓展。
产品标准化
我国茶叶标准体系日益系统化、完善化,产品质量与安全性亦稳步提升。全国共制定及修订茶叶国家标准逾60项,包括12项荼类食品安全国家标准、34项行业标准以及超过240项各地标准,覆盖了茶叶全产业链的各个关键环节,如生产、加工、包装、贮存、运输、进出口以及产品检测检验、食品安全等方面,显著提高了我国茶产业的标准化技术水平。此外,随着新《食品安全法》及其相关标准、法规的相继出台与实施,茶叶质量安全管理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标准体系内容也更为严谨、科学且丰富。
品牌化发展
饮品行业中,茶叶品牌化孕育着大量机遇。以拥有深厚历史感为特色的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作为品牌建设的基石,从而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在全球茶文化热潮及茶风盛行之际,优质的茶叶产品、精心塑造的品牌形象以及独特的文化体验,将吸引众多消费者的瞩目与认可。